新闻中心
News
分类>>【聚焦】落幕体育人都在聊这些话题
【聚焦】落幕体育人都在聊这些话题在今年的“”上,体育仍是最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诸多体育界及相关领域代表纷纷为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正是
当代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容乐观,体育锻炼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是体育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世界里“可有可无”的大众认知。
在今年的“”上,围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话题,全国代表、中国女排队长朱婷的提案是《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朱婷指出:提早启动专业的体育教育,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帮助。体育教育的意识非常重要,并且应该更提前一些。
朱婷介绍了自己在海外联赛征战的所见所闻:与国内更多考量身体条件而选择参与体育运动不同的是,很多国外儿童,从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因为兴趣选择投入专业训练。
朱婷也指出了我国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客观问题:买学区房、上辅导班、学习竞赛课程,当下青少年的智力教育已经超前发展。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则远远不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杨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次疫情放大了社区体育空间和设施不足的问题。
杨扬提出,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启蒙和兴趣培养更多的起始于社区,而社区也是儿童、青少年除学校外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
体育设施的供给是青少年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础面,曾经“广场舞大妈与篮球少年场地之争”话题的热议,恰恰反映了这个问题。
以全民健身发展非常好的上海市为例,据统计目前中小学在校学生约130万人完美体育官方app下载,体育教师仅有1万多名,师生比约1/130。
体育教师缺乏也直接导致体育课课时不足,另外间接产生了体育课学生到课不足以及体育课运动强度不足的问题。
多部门应合作协调进行顶层规划、设计和推动,将儿童青少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社区发展等建设范畴。
姚明认为,围绕体教融合的各类顶层设计、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应当以人为本,在促进广大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格塑造。
其实每年的“委员通道”,身高2米26的姚明关注度都是非常高的,这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国篮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锋,也并不是因为他现在是中国篮协主席,而是因为自2013年首次参加以来,他关于体育融入教育的提案引发了很多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热议。
当下,还有很多中国家长反对孩子花大量时间在体育运动上,觉得会影响学习,相较于文化课而言,体育并不能让孩子在众多考试中脱颖而出。而这些家长往往忽视了体育对人格塑造的积极作用。
在西方的精英教育中,体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欧美中小学下午放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去参加体育运动,甚至很多家长在孩子的体育运动中充当了陪练、教练的职位,体育甚至被认为比文化课更加重要。
在很多国外家长的观念中,体育活动实际上锻炼的是孩子的人格和品质,以及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同时也通过体育活动为孩子创造吃苦和领会失败的机会。而这,无疑对我国的家长是一个启示。
当然,今年的“”上,关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好声音还有很多。排球名将张常宁 就提议,提高招生比例,比如把高校运动队的招生规模,由不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提高至10%。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如今,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真正实现,也一定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