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完美体育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完美体育辉煌十年 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从十年国内十大新闻回顾和展望改革发展进程

2023-12-14 04:22: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完美体育辉煌十年 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从十年国内十大新闻回顾和展望改革发展进程2020年,21世纪进入新的10年。回首过去10年,新中国在砥砺奋进中走过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波澜壮阔中迎来了70周年华诞。10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走出多远?岁末年初,翻开人民日报过去10年每年评选刊发的国内十大新闻:重念日、党的建设、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科技、民生保障、军事、主场外交等10条脉络清晰可见,涵盖我国全面进步的方方面面。

  强党建、抓改革,保民生、促发展。通过这10条脉络,我们清晰地看到,10年来,党中央高屋建瓴,放眼全局,布下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棋局,使中国改革发展各领域成就斐然。40年改革开放,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密切;40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

  当时间勾勒出新的年轮,今日之中国再次站在关键的节点上。党中央已作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中国正进行着全方位、全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国之治已阔步迈向新境界。

  10年,那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弥足珍贵的经验指引我们继续砥砺前行,在现代化事业伟大进军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10年。人民网通过对10年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的梳理,全景展现中国这艘巨轮的航行方向,以飨读者。

  这10年,我们一直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我们一次次隆重集会,纪念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总结成就回顾光辉历程,向一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先辈和烈士们表示深切怀念

  建立中国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里程碑的纪念活动是10年来的大事要事,首当其冲入选人民日报十大国内新闻:

  2011年,我们庆祝中国党成立90周年;2016年,我们庆祝中国党成立95周年。近一个世纪前,中国党应运而生,在一代代中国党人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2018年,我们在砥砺奋进中走过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让我们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2019年,我们在波澜壮阔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盛世盛典,凝聚起中华儿女的爱国情、强国志。

  梳理10年来人民日报评选的国内十大新闻,我国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不断推进,有多条新闻入选:

  2019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2015年,习同马英九会面,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首次会晤,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告同胞书》发表40周年。发展历程证明,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走得再远,我们也没有忘记走过的过去,没有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回顾这些重大历史时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2014年,我们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5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2016年,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这一壮举,是中国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一场社会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我们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些年,我们纪念并设置了不少重念日,以多种形式让广大人民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了解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等。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多种纪念活动更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人心,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更加清晰明确。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未来10年,我国将一如既往在重要时间开展纪念活动,以多种形式弘扬和纪念先进典型,用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价值导向,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伟大事业牺牲的先烈们得到应有的敬仰和爱戴;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汇聚新时代榜样的力量。

  中国党从建党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1921年,从红船启航的中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党的建设这一脉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中国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10年来不断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式、永葆本色。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2年,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由此翻开新一页。同年,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习为中央委员会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决定;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定为总目标;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正式提出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同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为中央委员会总。

  2019年10月,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这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时刻不忘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2011年,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开展,次年便取得了重大成果,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0年来,党中央以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人的坚定决心,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2012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王立军、刘志军、李春城等一批受到党纪国法严处;2014年,周永康、、苏荣、等高级领导干部落马至2015年,查处的省部级干部已经覆盖了31个省(区、市),这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的坚强意志和鲜明态度,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无禁区的原则。

  打虎不手软、拍蝇得民心、猎狐追穷寇。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个牛鼻子,以雷霆万钧之势为治国理政破局开路:2015年,中央修订颁布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反腐实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中央巡视震慑效应不断放大、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已经形成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

  反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局会议,对当前形式作出重大判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9年,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长征路上,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

  未来10年,中国党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中国党在接下来的10年里如何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不断通过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将在4个方面继续发力:

  第一,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就像病菌毒瘤一样,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伟大工程、赢得伟大斗争胜利埋下了隐患。在未来10年,我们党将毫不动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力解决党内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第二,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日益深入推进,在强化对的监督制约的前提下,如何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作为、敢担当、敢负责、敢干事也成为新的考题。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未来10年,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难啃的硬骨头,更加迫切需要一大批敢担当有作为的改革发展实干家。各级党组织应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未来10年,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将是完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的一计良策。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党员队伍建设也面临更多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使基层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党员能更好的肩负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

  第四,密切党群关系。未来10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结合新领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是我们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新条件下,我们党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改革,是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语,一直贯穿于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方方面面。10年前,中国改革已逐渐进入深水区,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考验着改革者的决心,检验着改革者的智慧。

  从国家层面到民生领域,10年来,有关改革的重大会议、政策实施等方面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十大新闻评选中出现近10次,占重要篇幅: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集合号,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年,由习亲自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由此开启,中国改革开放迈入新天地。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一年之内,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陆续启幕,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已经形成。

  闯关夺隘,纵深推进。敢于亮剑、敢于断腕,啃下硬骨头、攻克突破口。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院士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各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拔地而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以破竹之势在中华大地迸发。

  线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仅3个月,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亮相;

  刀刃向内,断腕壮志。2017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揭牌,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已经形成;

  国外有媒体如此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制度方面,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旨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制度改革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13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诸多领域,很多制度还在发展中,还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包含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定型,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大刀阔斧地实行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

  未来10年,我们通过制度改革来改掉那些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通过制度创新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把制度改革转化为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把制度创新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制度效能,通过制度化的实践来使得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最终定型化、走向成熟。

  未来10年,中国将继续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快消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尽快消除城乡差距,特别是不同人群收入的差距。未来中国的改革将会呈现出越是深水区和硬骨头,越要继续迎难而上。我们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人民,集中精力打攻坚战,化解难题,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一种万马奔腾的景象。

  法治兴、党兴、国家兴。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中,一个个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让我们看到10年来,法治已经成为我国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用法治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进程都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2010年,代表选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我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2011年,十一届全国四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党的十五大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同年,在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中,90多家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接受社会监督;2013年,启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的专项行动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顶层设计,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治理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就此开启。

  2017年,民法总则通过实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是我国坚持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国的法治建设的成就完美体育官方网站,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厉行法治、稳健前行,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使依法治国更好地造福人民。

  未来10年,我国的法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法治工作也要上一个新台阶,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为此,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加快步伐,包括民法典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法律陆续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增强,作为关键少数的各级党政机构的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初步养成,法治文化建设蔚然成风。

  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涉外法治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有较大改观,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才强法、域外用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国家统计局2020年初对外公布,2019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

  还记得2008年那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打乱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那一年,中国经济增幅掉头一路向下。从人民日报的国内十大新闻中可以看到,2012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分别为8.1%、7.6%、7.4%。从这组数字看,中国经济仍在下滑,但积极变化已然发生。

  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党中央远瞩,拨云破雾,在历史规律中看清大势,心无旁骛发展经济,我们有定力!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2013年,党中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这艘巨轮正稳健前行。党中央这一系列重大判断,也正体现在人民日报每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中:

  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2018年,个税起征点上调。同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会上,习总直指民营经济现实困难和社会上出现的杂音,以三个没有变的鲜明表态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为保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舞台注入了坚定信心。

  保持定力,我们有沉着稳健的切实行动。2019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持续发力助企业轻装上阵,一项项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接连出台

  10年,我们实现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历史新跨越。2020年,我们即将迎来十四五,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共渡难关,写下了精彩的中国答卷。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关键词:高水平、高质量,就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关键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习总曾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未来10年,我们将继续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抓手引领高质量发展,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指挥棒,破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第二,进一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10年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切入口。在今后发展中,首先要讲求效率。我们要淘汰一大批效率小,甚至是无效的供给,通过创新手段实现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未来10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并取得新进展,将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重要因素。

  第三,进一步坚持以创新引领各领域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当前,中央提出要释放市场红利,更加要释放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红利。我们将继续利用自身制度优势和制度释放出来的红利,破解改革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未来,创新将不仅集中在某个领域,理论创新结合实践创新,创新将在各领域全面开花。

  未来10年,中国高质量发展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里,中国既有市场优势,又有高质量发展优势。中国将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大体,在全球承担更大责任。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

  党的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形成了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区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统计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共列举出了5项重大战略部署: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设立,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自由贸易港在海南的首发落地,海南全境建设自贸区并探索实行自由贸易港政策;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

  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的落地,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已形成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模式,对于保持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区域发展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未来10年,中国将会出现以城市群为标志的验证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并走向快速发展,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挥各区域板块特色和优势为主的城市群将初步建成,区域协调发展将呈现新格局。

  未来的发展,将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不是同质性竞争,而是互补性竞争。未来中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将会越来越多,几大区域板块同时发力,将带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技术领域10年来,一大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等重大工程惊艳全球,中国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中,科技领域出现12次:

  ——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从2011年天宫神八太空交会对接,到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面胜利,我国开启空间站时代;2019年,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多个领域捷报频传,重大成果举世瞩目。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位列世界第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7062米创新纪录、屠呦呦获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科技兴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10年来,补短板铸重器,一批批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建设已成燎原之势,让世界瞩目,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支撑,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举。

  如今,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中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共同前行,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展望新一年,不少重大科技计划已在路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有望在2020年实施,中国空间站建设也计划在这一年向太空送去第一块搭建的积木。中国北斗将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向世界递出一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中国名片。5G网络的建设将催生全新应用场景,像4G助推移动互联网诞生一样,有望创造出超乎想象的新事物。身处创新涌动的时代,这份幸运值得每个人去珍惜和把握。着眼长远,从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再到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正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空天技术,推动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重视基因组、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未来10年,当一座座创新之城巍然耸立,一个个科学中心落地生根,一项项科学成果破茧而出,一批批科技人才汇成创新洪流,科技创新将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当今中国,放眼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新变化新气象。10年来,人民日报的国内十大新闻中,民生保障这条脉络的新闻上榜达十余次,涵盖物价房价、文化、医疗、体育、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6大方面,可见党中央关心民生,出台改善民生的线;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一系列关键性的民生保障措施落地生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现代化驶出了加速度,一项项具有标志性的民生保障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稳物价房价用政策兜底民生。面对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2010年,国16条出台,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从2010年出台国11条起,政府连续打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如今,多年来的投机炒作受到强有力抑制,多渠道保障住有所居的政策措施效果日渐显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明确定位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阶段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党的以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汉语学习热潮在众多国家兴起。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2011年,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13亿,覆盖率达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经过不懈努力,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党的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为人民健康撑起牢固保障网。

  ——体育事业产业快速蓬勃发展。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北京因此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国际比赛中捷报频传。2016年,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极大振奋了国民精神,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新热潮。

  ——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面对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要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领跑世界。10年来,我国高铁一再刷新世界纪录。从2010年高铁里程跃居全球第一,到目前四纵四横高铁网已建成运营;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项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使受益人口4.38亿人;2018年,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过去10年,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民,中国进入了老年人可以人人享受养老金时代;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中国将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的消除(绝对)贫困的首个发展中国家以人民为中心,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实施,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发展是衡量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最具综合意义的指标。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生领域已经创造出了人类发展奇迹,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又对国家现代化进程与民生发展做出了清晰的部署,我们可以对未来10年的民生发展做如下展望:

  中国特色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将更加成熟定型。未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均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规制下,以公平、普惠为基本取向,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中国民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预期。

  教育方面的普惠性与公平性将持续得到提升。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惠目标的基础上,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将伴随城乡一体化而得以全面实现,政府负责的义务教育也必定从现在的九年制向12年制甚至更长时间延伸,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终身教育体系将全面得到确立,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在现有10.6年的基础上提高到13年以上,即平均达到大学水准,居于世界前列。

  就业质量将成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取向。在努力追求充分就业的条件下,未来10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适应人口结构特别是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就业质量,真正实现让劳动者走向体面就业。其中,就业机会平等与反就业歧视必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劳动者走向职业化,工业与服务业及各种新业态下的劳动者的经济社会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劳动报酬将伴随工资正常增长而逐步提升,劳资关系将通过宏观政策规制、引领和健全的协商机制更加和谐。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全面建成。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必定获得全面发展,其中,多层次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制度日益健全,保障水平会持续提升。以一老一幼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与基本公共服务将伴随国家政策的日益成熟而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社会化的养老服务网络将覆盖城乡并能够满足有需要的老年人的服务需要,儿童福利事业将获得快速发展并使育儿成本大幅下降。中国人民的疾病医疗、养老、育幼等后顾之忧将从根本上得到化解。

  居民收入可能实现倍增。劳动者报酬会持续增长,财产性收入也会因房屋租赁市场发育成熟和金融投资途径不断拓宽以及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的不断完善而快速增长,而伴随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健全亦将使转移性收入成为城乡居民更加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居民收入在未来10年可望实现倍增计划,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亦会实现翻番目标。中国将成为高收入国家和收入分配相对平等的国家,基尼系数将降低到0.4以下,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的步伐。

  医疗卫生事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伴随医疗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和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将在公共投入持续加大的条件下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也必定能够适应人口流动及其带来的变化走向更加合理,并通过未来10年持续夯实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将更加方便群众,服务质量也会持续得到提升,全民健康与健康管理服务会成为时尚,中国人民将以更健康的姿态迄立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居民健康水平居于发达国家的前列。

  消费安全与生态环境更有保障。通过严格制度、依法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将彻底得到根治,人民将再无食品药品问题的后顾之忧。而伴随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全面打响,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宜居城市、宜居乡村将遍及中华大地,人居环境的持续大幅改善必定使民生质量产生新的飞跃。

  人民的文化权利将不断扩张并得到满足。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全面建成,精神文化产品将极大丰富,人民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并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中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与生活品味。

  社会治理将沿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稳步迈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成为现实。由此将开辟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建设的途径,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将进一步强化,并通过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机制而成为社会现代化的主体,进而不断增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未来10年,必定是中国人民从全面小康生活阔步走向美好生活新时代的10年,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与生活品味将在全面小康社会的起点上迈上美好生活的新台阶。

  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发展到今天,就是一支不断改革创新的军队。任何困难和障碍对于英雄的人民军队而言,万水千山只等闲。党的以来习主席和推进强军兴军,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的强军兴军这一脉络里,改革和航母两大关键词十分抢眼。

  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人民军队展现出新时代强军风貌。两次重要事件节点,均上榜当年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习在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同年,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决定,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裁减军队员额30万、组建新的军委纪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

  新一轮军队改革启动,人民军队迎来一场整体性、性变革。2016年,解放军五大战区正式成立。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这是党中央和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

  国产航母入列,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辽宁舰到山东舰,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记录了我国航母发展每次重大进展: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交接入列后,辽宁舰继续开展相关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等工作,歼—15战机顺利进行起降航母飞行训练;201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标志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彰显中国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2019年底,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

  党旗飘飘,军徽熠熠。过去的2019年,我们难忘在北京广场隆重举行的那场盛大的国庆大阅兵。约一万五千名官兵以昂扬的姿态走过,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1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

  过去10年,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几次重大沙场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了中队强军兴军的崭新面貌,在推进强军伟大事业中书写了辉煌篇章。展望未来10年,人民军队将在以下4方面继续前行:

  将继续坚持建军的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和平病对军队的侵蚀。未来,在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将继续坚决扫除侵蚀军队肌体、腐蚀官兵思想、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障碍,以坚强决心意志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将继续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继续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强军之路。积极学习先进、不断创新、弥补短板、更新换代,全面提升武器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使我军的战力能进一步适应全时空、高效率、多对手、多任务、多样式的实战需要。例如,2030年前我国新型航母战斗群或巡航远洋;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能力将与时俱进获得提升;电子战、信息战、网络战、智能战的技术手段和攻防能力将会步入世界水平。

  将继续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未来10年,我军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一直秉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张开双臂拥抱世界。10年来,一次次主场外交,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截至目前,我国建交国达到180个,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十年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4年APEC峰会、G20杭州峰会我国成功举办了多场重要国际会议,开创了外交新格局,赢得国内外高度评价——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博览会,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举行,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各经济体高度评价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挥的重要作用;2016年,杭州,中国首次举办G20峰会,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

  十年来,从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到亚投行不断吸收新成员,从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一系列扩大开放措施陆续出台,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促发展、合作共赢的责任担当,我们的主张掷地有声——

  2016年,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首批通过4个项目,至2018年底,亚投行成员总数增加至93个;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2017年,在中国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期间,习总以三个一如既往阐释中国党人对世界的担当,强调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习主席的线个机构设立,都入选至当年人民日报国内十大新闻中。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久远。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过去的2019年里,习主席出席了四大主场外交活动,深入阐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维护多边主义时代强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全面开放,不仅拓展自身开放空间,更体现历史转折关头大国责任与担当。

  风物长宜放眼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世界人民的憧憬。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的那样,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杨希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当今世界正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一系列主场外交为突出代表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通过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回答了如何实现世界秩序新旧转换的方向性问题;中国通过提出和努力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通过提出和努力推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回答了中国特色大国崛起的和平发展道路。当今中国,正进入前所未有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未来10年,世界将见证:

  中国外交将继续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信仰和立场,打破几百年来国强必霸的历史定论,积极发展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全球伙伴关系,通过所有国家的真诚合作,共同推进所有国家共享的稳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并在此进程中,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关系新道路。

  中国外交将依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代平台,更加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各国各地区之间全方位互联互通,打造对所有经济体开放的双边、多边贸易投资合作新平台,并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随着国力的持续增长,中国还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为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和全球性减贫,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外交在世界秩序新旧转换进程加速的历史过渡期,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化,在涉及国际、安全、经济、金融等重大和热点问题上,支持扩大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些问题上的发言权和代表权,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动力、中国方案。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未来10年,中国主场外交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会更加活跃,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欢迎,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更能解决当前全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使我们的朋友圈更加扩大。

  习主席曾提出全球治理的四大赤字问题,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如何解决?习主席用三个大给出方案: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尤其特别提出,要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面对四大赤字问题严峻挑战,未来10年,中国将会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在贸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创举。

  未来10年,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及全球范围经济合作,积极参与世贸组织(WTO)改革,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双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区域内各经济体发展,增强本地区未来发展前景,为全球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10年,中国通过主场外交传达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会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接受,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支持中国,并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线;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将会成为各种主场外交的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和平与发展将会成为今后时代的主题。

  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坐标。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

href=""

搜索